1948601231
15381192993
导航

【学保密】警惕!虹膜摄影、拍照剪刀手……都可能泄露个人重要信息

来源:欧宝娱乐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2-25 17:21:52

  近日,一档综艺娱乐节目的嘉宾体验了一种新型摄影形式——虹膜摄影。这种摄影形式虽然能够让人们了解“自己的眼珠子在镜头下是怎样”,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虹膜摄影是不是真的存在泄露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的风险?这一疑虑迅速在社会化媒体上发酵,引发广泛关注。

  如星空般深邃、沙漠般神秘、向日葵般温暖的眼眸形状……仅需60元至100元,就能通过拍摄,记录眼球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将艺术加工后的虹膜图像打印出来,用相框装裱或制作成吊坠、手链等。在我国多个城市,“虹膜写真”或“瞳孔摄影”这一新兴摄影形式正悄然兴起。

  所谓“虹膜摄影”,就是摄影师利用微距镜头精准捕捉瞳孔周围虹膜的独特纹理,并通过后期调色,使虹膜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与此同时,公众对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和个人生物信息风险产生了广泛关注。一张虹膜照片,是不是能够提取到用户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指出,虹膜信息作为生物特征,具有高度唯一性与持久性,一旦泄露或滥用,有几率会使不可逆的身份安全风险。

  日常生活中,盗用此类信息的事件并不罕见。曾有犯罪团伙利用技术方法,如“变脸”App和手机安全漏洞,重启被限制登录的社交平台账号;有不法分子、骗取或盗取照片,使用AI换脸技术突破人脸认证,窃取隐私;甚至通过拍照比“剪刀手”的照片,也可能被利用技术方法还原指纹信息,进而被制成,用于指纹解锁、支付等渠道。

  吴沈括进一步指出:“我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规定对信息泄露的相关责任追究,但针对个人生物信息的存储期限、使用范围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尚未形成细致且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法律规定。”

  “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提升规范标准的约束力,进而提升个人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效果。”吴沈括建议,“虹膜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应在消费的人明确同意且限于特定用途的情况下采集和使用,并明确存储与有效期,超过期限后必须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3.选择安全标准高的产品:第一先考虑能够使用先进加密技术来保障信息安全的系统。